跳至主要内容

阅读与思考:《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之需求篇(1)

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怎么确定一个需求?

张小龙认为:“需求本身是属于感觉层面的东西”,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只是一个明确的需求,用户也许还能感知到,但是一旦开始做产品创新,回答这个问题就很困难了。用《乔布斯传》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说:

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因此对于一个新产品,如果通过传统的方式如了解用户的需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你把真正的产品交给用户之前,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需求。

因此,张小龙关于新需求的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是:对于新点子,99% 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选择。产品经理每天都可以有创新的点子,新点子可以一直冒出来,但是把这些点子付诸实践,开发团队就要崩溃了。

做新需求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有风险的。第一是市场风险,第二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创新的产品很大概率没有人需要,技术风险值得则是能不能通过技术来实现。用一句调侃的话来讲,不做需求就没有风险。因此,一旦有某个需求陷入了“做与不做”的困境中,那么不做就是一个大概率正确的答案。

既然来自产品经理的绝大多数的点子都可以否定,那么很自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不要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张小龙有一句调侃:“在中国,每天有一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说的倒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用户的需求与产品经理的需求相比,用户的需求是零散的、海量的、有时甚至是违背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的。用户在提出需求时,在意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因此即使用户能明确地知道需求之于产品价值的好处,你也无法保证需求本身不来源于“乌合之众”的群体盲从行为。因此砍掉这里的绝大部分需求也是相当合理的。

当然,张小龙并不是在鼓吹“无视用户”的需求,也许在用户看来是如此。往往好的细节是“润物细无声”,而这样的细节更需要深刻的理解用户需求。在微信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产品中,只有深刻透彻理解了用户真实需求,以及向用户呈现简单的解决方案。做一个需求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再者就是“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需求是产品的元素,每一个需求都是基于对产品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其他产品的需求,基于其他产品的理解。照搬别人的需求,反而无法深刻的理解需求,也违背了产品创新的理念。

苏杰的一个产品创新理念来讲,就是“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尝试解构一段幽默

  天龙八部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乌老大脸上肌肉牵搐,又“啊啊”了几声,突然指着虚竹骂道:“臭贼秃,瘟和尚,你十八代祖宗男的都是乌龟,女的都是娼妓,你日后绝子绝孙,生下儿子没屁股,生下女儿来三条胳臂四条腿……”越骂越奇,口沫横飞,当真愤怒已极,骂到后来牵动伤口,太过疼痛,这才住口。 虚竹叹道:“我是和尚,自然绝子绝孙,既然绝子绝孙了,有什么没屁股没胳臂的?”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的公开演讲

 微信是一款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至少以互联网产品普遍的生命周期看来,微信是一款跨越了生命周期的互联网产品。要想理解微信在产品实践的一些观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和他们对话,阅读他们的书就是一种最直接的精神交流。 前几年流传着一本奇书《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互联网产品从业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书里的内容大致上来自于 2012 年微信团队内部的一次分享会。而在现在,微信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健康生态的互联网产品,我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来继续更新对微信的认识呢? 我的方法是:从微信张小龙过去几年的公开课中学习微信的产品观

你日常爱用的词语,竟有这么多在压抑自我!为什么“夹带私货”是一种很愚蠢的说法?所谓“精致利己主义者”其实很粗糙|心理|哲学|历史|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