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阅读与思考:《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之设计篇纲要

 产品是进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有 DNA 的产品才会进化。DNA 是产品的价值观和认知,产品在进化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看起来像个生物体那样,有自己的内在?

产品是进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

把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

功能模块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关系。

设计就是分类。

抽象方能化繁为简。

越简单的分裂越易于被接受。

找到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

面向场景来做设计,而非功能列表。

面向场景,才能取舍。

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区别手机和 PC

不过度设计

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

产品还是运营?

让用户推动用户

极简方能不被超越

面向未来的场景来做设计

操作的响应速度永远是第一体验

如果一个特性不能让人兴奋,不如不做

保留变化

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

保持粗放,保持笨拙

如果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一定是问题错了

在每个细节中体现认知

给用户选择权

尊重用户

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微信为什么会认识用户的耳朵

你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产品的特性

改变用户习惯

抛弃不人性的创新

避免战略行为替代真实需求

从人出发,改变商业模式

没有设计,只有解决问题

创新,还是抄袭

朋友圈的演化故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尝试解构一段幽默

  天龙八部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乌老大脸上肌肉牵搐,又“啊啊”了几声,突然指着虚竹骂道:“臭贼秃,瘟和尚,你十八代祖宗男的都是乌龟,女的都是娼妓,你日后绝子绝孙,生下儿子没屁股,生下女儿来三条胳臂四条腿……”越骂越奇,口沫横飞,当真愤怒已极,骂到后来牵动伤口,太过疼痛,这才住口。 虚竹叹道:“我是和尚,自然绝子绝孙,既然绝子绝孙了,有什么没屁股没胳臂的?”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的公开演讲

 微信是一款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至少以互联网产品普遍的生命周期看来,微信是一款跨越了生命周期的互联网产品。要想理解微信在产品实践的一些观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和他们对话,阅读他们的书就是一种最直接的精神交流。 前几年流传着一本奇书《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互联网产品从业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书里的内容大致上来自于 2012 年微信团队内部的一次分享会。而在现在,微信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健康生态的互联网产品,我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来继续更新对微信的认识呢? 我的方法是:从微信张小龙过去几年的公开课中学习微信的产品观

你日常爱用的词语,竟有这么多在压抑自我!为什么“夹带私货”是一种很愚蠢的说法?所谓“精致利己主义者”其实很粗糙|心理|哲学|历史|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