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心声》中有这么一句歌词: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我们时常用这个这句话来为一些坏结果辩护,这也导致我们成为一个潜在的“马后炮”。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专用的术语“自利性偏差”来描述这种现象。 在实践上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判别一件事是“命里有时”还是“命里无时”。在 《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让做出高明决策》 一书中提到: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受两件事情的影响:技能和运气。我们可以把对事情发展起作用的因素分成运气因素和技能因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区分影响事情结果的主要因素。 比如赌场中的百家乐游戏,就是一个纯粹的运气因素起作用的游戏,在概率上甚至是一个负期望值的数学游戏。所以一旦我们因为玩百家乐而数钱,我们就不具备抱怨“命里无时”的条件了。 坏结果总会存在,但我们具有无限自欺欺人的能力,我们总是可以先假设“如果不是XXX,我早就XXX”,然后反过来说命里无时莫强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