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命里无时莫强求?

 《浪子心声》中有这么一句歌词: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我们时常用这个这句话来为一些坏结果辩护,这也导致我们成为一个潜在的“马后炮”。当然我们还有一个专用的术语“自利性偏差”来描述这种现象。

在实践上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判别一件事是“命里有时”还是“命里无时”。在《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让做出高明决策》一书中提到: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受两件事情的影响:技能和运气。我们可以把对事情发展起作用的因素分成运气因素和技能因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区分影响事情结果的主要因素。

比如赌场中的百家乐游戏,就是一个纯粹的运气因素起作用的游戏,在概率上甚至是一个负期望值的数学游戏。所以一旦我们因为玩百家乐而数钱,我们就不具备抱怨“命里无时”的条件了。

坏结果总会存在,但我们具有无限自欺欺人的能力,我们总是可以先假设“如果不是XXX,我早就XXX”,然后反过来说命里无时莫强求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尝试解构一段幽默

  天龙八部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乌老大脸上肌肉牵搐,又“啊啊”了几声,突然指着虚竹骂道:“臭贼秃,瘟和尚,你十八代祖宗男的都是乌龟,女的都是娼妓,你日后绝子绝孙,生下儿子没屁股,生下女儿来三条胳臂四条腿……”越骂越奇,口沫横飞,当真愤怒已极,骂到后来牵动伤口,太过疼痛,这才住口。 虚竹叹道:“我是和尚,自然绝子绝孙,既然绝子绝孙了,有什么没屁股没胳臂的?”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的公开演讲

 微信是一款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至少以互联网产品普遍的生命周期看来,微信是一款跨越了生命周期的互联网产品。要想理解微信在产品实践的一些观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和他们对话,阅读他们的书就是一种最直接的精神交流。 前几年流传着一本奇书《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互联网产品从业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书里的内容大致上来自于 2012 年微信团队内部的一次分享会。而在现在,微信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健康生态的互联网产品,我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来继续更新对微信的认识呢? 我的方法是:从微信张小龙过去几年的公开课中学习微信的产品观

你日常爱用的词语,竟有这么多在压抑自我!为什么“夹带私货”是一种很愚蠢的说法?所谓“精致利己主义者”其实很粗糙|心理|哲学|历史|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