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24的博文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的公开演讲

 微信是一款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至少以互联网产品普遍的生命周期看来,微信是一款跨越了生命周期的互联网产品。要想理解微信在产品实践的一些观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和他们对话,阅读他们的书就是一种最直接的精神交流。 前几年流传着一本奇书《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互联网产品从业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书里的内容大致上来自于 2012 年微信团队内部的一次分享会。而在现在,微信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健康生态的互联网产品,我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来继续更新对微信的认识呢? 我的方法是:从微信张小龙过去几年的公开课中学习微信的产品观

坏的决策就该被惩罚吗?

  一个在操作诸多错误的人,应该有好运气吗?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该,那么这是一种优绩主义的观点吗?这是精英的傲慢吗? 首先需要探讨的是优绩主义的观点:社会与经济的奖赏应当依据才能、努力和成就这些“优绩”(merit)来决定。优绩主义的一种负面作用是成功者的错觉:我的成功来源于我努力,他人的不幸源于他人的不努力。 有时候我总是在想,如果我比其他人更敏锐的意识到某种危机的潜在可能性,并且我精确的为这种危机提供了防范的对策,那么我是否会更希望危机能够发生,使得那些意识不到危机的人因为他们的短见收到惩罚。 二爷在分享里提到了“无知之幕”,大概是源于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观点。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社会的运行规则,而不能预先设想到自己的处境,那么你会从最不幸的人的角度去出发设计规则去保证公平。在这种设计好的公平下,最不幸的人也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处境而遭受所有的惩罚。 这么看来,期望“好的决策都会被奖励,坏的决策都会被惩罚”倒也带上些许“优绩主义”色彩。

遇到强加观点的人咋办?

前情是在老池的直播间出现了一位观众断言:苹果系统处理暗黑模式一定给人产生了恐惧感。最后老池只能无奈地向她解释:“不必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别人”以及友好地屏蔽。 “不必强加观点给别人”这个观点阐释多了,也算得上是一类“正确的废话”:大概听进去的大概也就不必再说了,听不进去的跟他说了也是白说。 “正确的废话”说白了也就是折磨明白人。一方面要被人强加观点,一方面还要听着这些废话,明白人得多遭罪,我想明白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这些“跳蚤”。 如果有人总在你身边强加给你观点,屏蔽他们的勇气是很重要的。以大辉老师的「解忧杂货铺」星球为例,没过多久就会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小可爱出现,但每个小可爱的最后被拉黑屏蔽。 沟通,是要和能输出价值的人做的交换。对于仅仅强加观点的人,拒绝沟通也是不错的,有时甚至不必教会他们礼貌。如果这类角色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能传播价值而是带来损耗,交流也是浪费时间。 我的感触源于我的经历,过去自己见识浅薄,也因为这个原因也被人拉黑过,那时开始我意识到:别人拉黑我根本不是为了教会我礼貌,因为他不需要教我礼貌;他只是拒绝和我沟通,因为这也是不必要的。